2023年,中国电动汽车电池换充行业将面临电动汽车大规模进入寻常百姓家带来的新需求和要求,以及充换电设施技术进步带来的新挑战和新机遇,推动产业化升级。面对电力系统网源、负荷、储能协同联动带来的新市场和新机遇,可以预见,今年的充换电行业将进入一个新的轨道。
充换电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市场份额达到25.6%。数据显示,2022年,新能源汽车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71.1%。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充电换电设施的建设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截至2022年12月,共有公共充电桩179.7万个,同比增长56.6%。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进入市场驱动、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充换电行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2023年,电动汽车充换电行业将迎来新的机遇。
首先,中国继续加大促进消费政策的实施力度,新能源汽车的产品体验进一步提升。充换电设施建设也受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充电和交换设施的需求仍在快速增长,市场状况进一步改善。
其次,随着电动汽车数量的增加,充电容量的规模日益增大,这为充换电服务的盈利模式优化带来了空间,也为建立充换电互联网商业生态提供了可能。这种后市场服务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
第三,城市综合能源体系建设为充换电产业提供了更好的支撑。立体交通、智慧城市、智慧配电网的协同,为充换电设施的布局建设和运营服务的提升奠定了基础,综合能源服务的特点越来越明显。基于上述因素,2023年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的建设规模预计将增长30%至40%,充换电服务将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电池交换和无线充电打开了市场化的大门
电动汽车的供电方式包括传导充电、无线充电和电池交换,传导充电包括直流充电和交流充电。具有快速补能优势的电池交换模式越来越受到各方的关注。电池互换模式应用试点工作的启动,进一步推动了电池互换产业链的完善。
随着电池互换标准体系的建立和示范城市的推进,重卡电池互换、出租车电池互换、私家车电池互换也将快速发展。凭借多年的技术积累、标准开发、成本控制和争取政策空间,具有充电便利、安全优势和高科技经验的无线充电将于2023年进入市场。
无线充电模块将作为高端车型的可选功能正式纳入新车销售。面对中国市场规模大、城乡差距明显、车型众多的特点,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体系的立体化特征日益明显。不同的市场需求和不同的电池交换与充电技术路线将在细分市场蓬勃发展。
充换电应用场景建设快速增长
节假日期间高速公路收费难的问题已经开始显现。高速公路充换电设施作为跨区域交通,是整个充换电网络的关键节点。随着国家开始规划实施高速公路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实施,高速公路作为充换电设施的主要应用场景,将在2023年引起各方关注,成为新的市场增长点。
住宅区作为主要的停车场所和充电场所,2023年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有序充电、低功耗直流、直流母线充电、智能充电桩、统建统管等新要求、新模式,给小区充电带来了新变化。居民区充电设施老化带来的安全隐患,也将促进居民区充电设备的技术提升和产业升级。
快充成为产业升级的爆发点
充电时间长、充电体验差一直是充电服务的痛点,影响了车主的购车意愿。自2016年启动大功率充电技术和标准预研工作以来,经过近6年的艰苦工作,2022年将完成三项潮记标准的编制工作,标志着大功率充电工艺和标准编制工作的完成。
快充产业链已经到位,部分车企大功率充电试验的成功也印证了产业化发展的方向。据悉,许多具有快速充电功能的车型也将推出。随着充电行业的积极布局,快充将成为充电行业产业升级的突破口。2023年,快速充电将开始出现在高速公路、超大城市、商用车等应用场景中。
高质量充电已成为充电后服务市场的竞争点
随着私家车成为新能源汽车的主体,充电体验竞争将成为充换电服务市场的主要竞争点。充电地点的位置是否方便,充电站设备是否完好,充电过程是否顺利,充电电价策略的灵活性将是大家关心的主要问题。
2023年,将落实碳达峰要求,增强公众参与绿色低碳消费的获得感和社会责任感。低碳的充电理念也会影响车主的选择。经过去年的试运行,高质量充电行动计划将于2023年大规模推进,以提高充电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电动汽车与电网之间的双向互动正在进入市场
充分发挥电动汽车的分布式储能作用,实现电动汽车充换电与电网的双向互动,一直是两个行业的共同愿望。随着中国纯电动汽车的数量超过1000万辆,分布式储能的效果开始显现。上海和北京开始要求建设智能桩,以促进充电设施性能要求的更新。
2023年,电动汽车与电网的双向互动将逐步进入市场探索、标准制定和产品更新阶段。深入和大规模的车网互动需要电池技术的进一步提高、电力系统的进一步改革、政策支持的进一步开放。2023年,电池充换电行业将处于新技术产业应用的爆发期、产业转型升级的过渡期、多行业协同发展的融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