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锂资源供应面临瓶颈,锂价格不断上涨。从理论上讲,具有成本优势的锂离子电池替代品钠离子电池受到了市场各方的关注。中国领先的动力电池公司CATL于今年完成钠离子电池的上游产业链并开始生产。
钠离子电池既可用于电动汽车,也可用于储能电站。最近,中国十大锂离子电池制造商之一的CATL正在努力推动2023年钠离子电池的产业化。目前,钠离子电池开发仍处于早期阶段,尚未进入量产和场景应用。专家表示,钠离子电池的发展前景仍存在不确定性。
上市公司布局钠电池领域
钠离子电池备受关注,主要是由于锂离子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新能源汽车需求快速增长、钠离子电池技术不断进步等多种因素。两年前,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仅为4万元/吨,但截至2023年7月25日,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已上涨至29.25万元/顿,两年内上涨了600%。
从新能源汽车销量来看,2022年1-8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397万辆和38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倍和1.1倍。2020年全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136.6万辆和136.7万辆。
目前,锂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正在层层传导,不仅终端主机厂感受到了压力,CATL等电池制造商也感受到了这种压力。相关信息显示,在锂资源紧张的背景下,钠离子电池的战略意义凸显。锂电池与钠电池相比,钠电池具有更稳定的电化学性能和更低的成本。
与铅酸/全钒液流电池相比,钠离子电池更具成本效益。相关人士表示,理论上,钠离子电池比锂离子电池更有成本优势,其成本比最便宜的磷酸铁锂电池低20%至30%,因为钠离子电池不使用稀有贵金属。从成本材料结构来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成本最高,为43%。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成本仅占26%。
作为最早进入钠电池领域的公司之一,早在2021年7月29日,CATL就发布了第一代钠离子电池,单电池能量密度达到160Wh/kg。在室温下充电15分钟,功率可达80%。在-20°C的低温环境中,它的放电保持率也超过90%。此外,CATL还提出了锂钠混搭电池组的应用方案。
与此同时,华阳集团和中科海纳布局了钠电池领域。纳创、鹏辉、欣旺达等船用锂电池十大厂商纷纷宣布布局钠电池领域。业内人士表示,尽管钠离子电池价格优势明显,但大规模商业化取决于产品性能。
钠离子产业发展需要政策支持
市场更关心钠离子电池的经济性。这条技术路线可行吗?目前,钠离子电池材料的成本为2.3元/Wh)。预计在大规模生产的情况下,钠离子电池的长期理论成本可以降低到0.3元/Wh到0.4元/Wh。
钠离子电池的产业链尚未完全形成,也没有大规模生产。各种因素导致钠离子电池的成本无法大幅降低。现阶段,钠离子电池技术的成熟度远低于锂电池技术,企业仍需积极投入研发。同时,这也意味着钠离子电池还有很大的改进和优化空间。
多家上市公司跨界布局钠离子电池
数据显示,截至7月26日,中国股市共有38只钠离子电池概念股,其中大部分是来自电力设备的上市公司。此外,医药生物、基础化工、传媒、机械设备等领域的上市公司也在钠离子电池领域进行了跨界布局。传艺科技主要从事各类输入设备的设计、研发、制造和销售。
据其介绍,截至7月26日,传艺钠电正在按计划有序推进建设和专利申请工作。根据计划,该钠离子电池项目一期2GWh产能于2022年底完成工厂及中试线建设和产品中试,2GWh产能将于2023年投产。
公司二期产能8GWh,将根据后续钠离子电池市场等情况,及时投入设备和生产线,稳步推进钠电池产能逐步扩大释放。但值得关注的是,该领域是否存在盲目投资和热点。
多家上市公司跨界布局钠离子电池
传艺科技发布项目风险预警称,由于该项目的生产线刚刚完工并准备投入运营,运营的稳定性需要进一步提高。项目的实际回报率受未来产能节奏和市场价格因素的影响,项目的回报率具有不确定性。钠电池是一种新的技术产品,市场的培育和发展也存在不确定性。
一般来说,一项技术从实验室研发到工业化生产,需要经历“小试验”、“中试”和“批量生产”三个阶段。钠离子电池的研发需要底层技术的积累,也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在市场上进行验证。
目前资本的关注有利于钠离子电池产业链的发展,但未来需要产品质量证明。从长远来看,只有具备真正核心竞争力的钠离子电池公司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