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动力电池成本的不断上涨,车企纷纷主动将触角伸向锂离子电池的研发和制造。从投资2亿元建设电池研发实验室,到投资20亿元成立电池公司,蔚来“自制电池”的决心逐渐显现。
近日,蔚来成立电池科技公司,全称为“蔚来电池科技(安徽)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为曾树祥,注册资本20亿元。经营范围包括:电池制造;石墨和碳产品制造;模具制造;
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等。股权穿透显示,公司蔚来控股100%控股。这是继宣布投资2亿元设立电池研发实验室后,蔚来“自制电池”的最新进展,自主研发的磷酸铁锰锂和4680电池。
蔚来的电池战略已经落地
相关数据显示,蔚来电池的经营范围包括:电池制造、电池销售、石墨及碳素产品销售、新膜材料销售、新能源汽车电器配件销售、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等。此前,蔚来已经为自己的电池做了多项准备。2021年9月,蔚来推出了全球首款量产的三元锂+磷酸铁锂混合电池,该电池具有三元锂电池的高能量密度和良好的低温性能,同时兼顾了磷酸铁锂电池的安全性高、成本低的优势。
2021年1月,蔚来推出首款混合式固液电池,目前正与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有限公司合作,推出单次充电续航里程1000公里的混合式固液蓄电池。据公司官网介绍,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有限公司专注于全固态锂电池的研发和生产,拥有一系列核心专利和技术。它是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清洁能源实验室唯一的固态电池技术产业化平台。
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立权等人共同创立,专注于高能量密度、高安全、高功率、宽温度范围、长寿命的全固态电池产品。
2022年5月,相关信息显示,蔚来计划在上海嘉定区安亭镇新建一个研发项目,其中包括31个从事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研发的研发实验室。除锂离子电池试生产线和电池组生产线外,计划投资2.185亿元,预计于2022年8月至10月建成。其中,31家研发实验室从事锂离子电池充放电试验、温度试验、密封试验、密封性试验、安全性能试验、耐压试验等试验。锂离子电池试生产线和电池组生产线、场地安排和产品试生产规模的信息尚未披露。
不过,蔚来表示,预计该项目试生产线的建设将用于后续开发过程中可能的大规模生产的初步探索,试生产样品将用于后续的深入开发。2022年上半年,蔚来的研发费用达到39.11亿元,同比增长149.7%。蔚来透露,研发费用的增加主要是由于研发职能的人员成本增加以及新产品和技术的设计和开发成本增加。
李斌在财报上还表示,蔚来将继续加大对动力电池相关领域的投资,目前已经组建了一支超过400人的电池相关团队。
蔚来投资澳大利亚矿业公司Greenwing
对于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动力电池制造商来说,他们的业务发展受到价格上涨和上游原材料短缺的影响。李斌此前呼吁,“上游锂矿、锂盐等厂商要从长远利益出发,不要人为涨价,这对行业来说不是好事。”
在这方面,蔚来进一步部署了上游电池原材料。近日,蔚来计划投资总部位于澳大利亚的矿业公司Greenwing Resources Ltd,总金额高达或超过6亿元人民币。绿翼将利用这一点加快阿根廷圣乔治锂项目的开发,蔚来将是优先客户。
2022年8月,蔚来旗下蔚来资本参与投资湖北融通高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融通高新”),融资超过50亿元。公开资料显示,融通高科主营业务为锂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回收利用等,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其在磷酸铁锂领域的市场份额为11.1%。
车企制造电池逐渐成为趋势
车企介入动力电池领域有点无奈。2022年7月,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红曾表示,车企似乎已经成为动力电池工厂的工人。2022年8月25日,广汽集团决定成立总投资109亿元的电池公司,开展电池产业化建设。
同时,巨万科技研究有限公司正在建设电池生产基地项目,批量生产用于极快速充电动力电池的电池、模块和PACK系统,总投资36.9亿元。
2022年6月,李斌提到,电动汽车领域的技术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三电技术上,三电技术以电池为主导。蔚来成立了一支400多人的电池相关团队,深度参与电池材料研发、电池芯及全封装设计、电池管理系统、制造工艺等,全面建立和提升电池系统研发和产业化能力。
为此,蔚来持续加大对动力电池相关领域的投入,从长远规划角度采取“自制+外购”的策略。在投资动力电池公司方面,2022年2月24日,蔚来附属公司苏州蔚瑞投资2.5亿元人民币参与欣旺达汽车电池的融资,持有2.01%的股份。
车企正在上游布局电池领域,旨在提升产业链话语权,有利于保障电池供应,降本增效。